![]() |
|
在埃及的埃斯纳城(Esna),一座装饰华丽的前厅是供奉造物主克努姆神(Khnum)神庙唯一幸存的建筑部分,该前厅完成于公元三世纪中叶。
罗马统治时期的埃及曾矗立着约100座宏伟神庙,如今仅存六座。其中保存最完好的一座位于上埃及尼罗河西岸现代城市埃斯纳的居民区内。
这座神庙供奉造物主克努姆神、他的家族以及女神奈特(Neith)。如今低于街道水平30英尺的神庙红色砂岩门廊(pronaos,即前厅),是曾经庞大建筑群仅存的遗迹。
前厅内一根立柱上的彩绘浮雕呈现椭圆形涡纹饰(cartouche),内刻罗马皇帝哈德良(Hadrian,公元117-138年在位)的名字,两侧分别为以公羊形象出现的克努姆和正午太阳的猎鹰神贝赫德提(Behedety)。
艾哈迈德·阿明/©埃及旅游和文物部
神庙前厅的建造始于公元前30年奥古斯都皇帝征服埃及后,但其装饰工程耗时数世纪才完成。前厅直接紧贴神庙正面而建,该正面由托勒密六世法老(Ptolemy VI,公元前180-145年在位)统治期间建造,他是马其顿王族统治埃及(公元前304-30年)的王朝君主之一。前厅各处刻有一连串罗马皇帝名字的椭圆形涡纹饰,印证了建筑与装饰的漫长工期。前厅主体可能于公元一世纪中叶克劳狄皇帝时期完工,而工匠们直到200年后德西乌斯皇帝统治时期才完成精致的浮雕装饰雕刻与上色。
标注开罗、埃斯纳和埃德富的上埃及与下埃及地图
约公元三世纪末或四世纪初,当神庙可能已被关闭时,埃斯纳居民开始拆除其主圣所,将建筑材料用于修建运河。此后1500年间,他们将该前厅作为庇护所使用,19世纪时又成为储存棉花和弹药的仓库。在此期间,内部照明和取暖的火焰逐渐使天花板、立柱和内墙上的鲜艳彩画被厚厚的污垢与烟灰覆盖。部分前厅结构直至20世纪仍掩埋在沙土之下。
1950年代,埃及学家塞尔日·索内龙(Serge Sauneron)清除了遮蔽外墙部分的碎屑,随后转向内部,记录肉眼可见的浮雕与象形文字铭文。尽管索内龙逐步发表了铭文及前厅装饰的精选图录,但1976年的离世使这项记录工作中断。他转录的大部分铭文从未被翻译。
前厅
内部的柱身与莲叶柱头
保护人员在清理前厅时,揭示了柱身与莲叶柱头上原始的色彩,以及横梁和墙壁上先前隐藏的象形文字铭文。
2018年,当由蒂宾根大学埃及学家克里斯蒂安·莱茨(Christian Leitz)与埃及旅游和文物部(MoTA)档案事务副部长希沙姆·埃尔-莱西(Hisham El-Leithy)领导的埃德联合团队开始修复设计图案的鲜艳色彩时,前厅浮雕仍完全被烟灰覆盖。在艾哈迈德·伊玛姆监督下,MoTA保护人员主要使用蒸馏水和酒精,现已清理了前厅18根内柱、全部7个天花板隔间以及部分南墙和西墙。在此过程中,他们发现了索内龙当年未能看到的隐藏图像及天花板上近200处彩绘铭文。"盐结晶曾影响色彩并导致部分浮雕剥落,"埃尔-莱西说,"保护团队清除了烟灰、尘土和污垢层,如今可以欣赏到彩画与铭文的明艳色泽。"
随着工作持续,研究者开始发现场景与铭文间的诸多关联,甚至跨越了装饰完成时间相隔数世纪的区域。"我们认为存在一个整体总体规划,"蒂宾根大学埃及学家丹尼尔·冯·雷克林豪森(Daniel von Recklinghausen)表示,"前厅于公元一世纪中叶完工后,某人或多人制定了涵盖一切的装饰总规划——内外墙、立柱和天花板,全部包括在内。"团队已揭露并拍摄的场景展示了古埃及人如何描绘和崇拜他们的神祇,以及如何通过装饰天花板的星体和星座来构想宇宙。
前厅墙壁上多位神祇的形象,包括(从左至右):坐于宝座上的克努姆(宝座底部为头戴日轮的公羊);造物女神奈特;奈特之子舍玛内费尔(Shemanefer)与图图(Tutu)。
艾哈迈德·阿明/©埃及旅游和文物部
神祇
一根内柱柱头彩绘着侏儒神贝斯(Bes)弹奏竖琴与鼓的画面,暗示音乐是庆典的一部分。
在托勒密和罗马时期,埃及人继续崇拜传统神祇,即使外来统治者引入了新神。祭司们监督建造了供奉埃及众神体系主要神祇的新神庙与祭祀中心,这些神祇与各地本土神共同受上、下埃及城市崇拜。尽管对克努姆的崇拜可追溯至约4000年前,但他在埃斯纳及其他宗教中心的信仰起源与演变仍不明确。克努姆始终与创造、生育和尼罗河相关联,通常被描绘为公羊或公羊头形象,偶尔表现为鳄鱼。到新王国时期(约公元前1550-1070年),克努姆被塑造成在陶轮上塑造万物的形象。在埃斯纳,他被尊为克努姆-拉(Khnum-Ra),象征太阳神拉(Ra)与其神力的结合。莱茨认为,前厅浮雕以象征太阳的红色和黄色为主导色彩,可能正暗示克努姆与拉的这种关联。
约公元前二世纪,埃斯纳的克努姆信仰开始吸纳另一位创世女神奈特。刻于前厅立柱与墙壁上的赞美诗称颂克努姆与奈特为"埃斯纳的男主与女主"。一根立柱记载的神话称,被称为"众母之母"的奈特通过念诵名字诞下拉与其他神祇。"这两位神祇共同负责创造整个宇宙,"冯·雷克林豪森说,"这种创世观念在神庙中无处不在。"
前厅每根立柱下部饰有仪式场景,并刻有28块高13英尺的垂直象形文字板。"这些文本描述了埃斯纳诸神的崇拜仪式,其长度在其他神庙中绝无仅有,"莱茨说,"包含对克努姆、奈特、克努姆其他配偶门希特(Menhit)与奈布图(Nebtu)及其子赫卡(Heka)的赞美诗和祷文。"一根立柱保存了143节对克努姆-拉的连祷文,颂扬该神创造的一切。
铭文布局展现了前厅文本与图像巧妙互动的杰出范例。每根立柱的28块文字板均匀环绕柱体分布。莱茨解释道,某些文字板的象形文字正对描绘祭品的场景,其中一处还指向一扇小门——祭品正是通过此门被送入神庙。
(左)描绘敬奉克努姆仪式的浮雕,祭司们将神龛置于太阳船上运送。(右)图拉真皇帝呈献香料,祭司向克努姆敬献陶轮
神庙行进路线上的图像包括(左)描绘敬奉克努姆仪式的场景,祭司们将神龛置于太阳船上运送;另一场景(右)显示图拉真皇帝(Trajan,公元98-117年在位)呈献香料,祭司向克努姆敬献陶轮。
仪式
在埃斯纳克努姆神庙,如同所有埃及神庙,祭司们每日举行仪式。但前厅内的活动可能仅限于全年多个特殊庆典,其中最重要的是元旦。始于该日的漫长节庆历被刻在前厅东南与东北门旁,每个日期旁简要标注当日主要仪式。历法记载的节庆总计每年达90天。"大约每两周就会有一场庆典,"冯·雷克林豪森说,"似乎有两三个主要节庆,以及更频繁的小型庆典。"
尽管前厅有大量关于节庆仪式与祭品的文本和场景,但其在这些活动中的具体功能尚不明确。"我们不确定前厅内实际发生了什么,"莱茨说,"但确知神庙正门仅在大庆典期间开启。"铭文规定了信徒进入神庙区域必须满足的条件:"他们必须保持洁净,并在八日前禁欲。妇女和外国人完全禁止进入,只能在庙外等候。"
最近清理的前厅内墙浮雕提供了关于克努姆敬奉仪式的诱人线索。一处场景显示图拉真皇帝向神明献上四个香炉,而身着豹皮的祭司站在他面前向克努姆敬献陶轮。另一处描绘祭司们抬着载有克努姆神龛的太阳船离开内殿。在此类特殊场合,游行队伍会从内殿进入前厅,沿中央通道走向聚集在外部的信徒人群。"我认为前厅是这种仪式游行和节庆的重要部分,"冯·雷克林豪森说,"它可能是游行首次暂停以便朗诵或吟唱赞美诗的地点。
(左)八腿混合人形生物,长有鹅头与人头,铭文标识为"拉的双鹅"。(右)带公羊头的翼狮象征南风
天花板上描绘拟人化星座与自然元素的神话生物,包括(左)八腿混合人形生物(铭文称为"拉的双鹅",其他文献未载此名);(右)象征南风的带公羊头翼狮。
天界
当工匠开始装饰埃斯纳克努姆神庙时,埃及人观测日月星辰轨迹已有数千年历史,其天文知识构成宗教基础。他们认为某些天体是神明的化身:例如旭日象征拉创世,其轨迹反映每日重生。因此天文现象的表现是埃及神庙的恰当主题。
站立于圆盘上的月神形象,盘内乌加特眼(即荷鲁斯之眼)随月相渐盈
天花板某部分描绘站立于圆盘上的月神,盘中乌加特眼(即荷鲁斯之眼)随月相渐盈而扩大。
前厅每个天花板隔间呈现特定天文主题,周围环绕星辰。中央通道两侧的三个隔间展示:由站在圆盘上的月神表现的月相周期;测量夜间12小时的36颗"旬星"(decan);太阳轨迹(占据两个隔间);黄道十二宫;以及其他星座。奇异的神话生物(如有翼蛇和鳄头四翼鸟)遍布天花板,被认为代表星座。"多数生物旁有矩形框,内刻这些奇异存在的名称,"莱茨说,"但这不意味着我们知晓它们指代哪些星辰。"
天花板还包含埃及神话与宇宙观中关键星座的表现。北侧隔间描绘几位最重要的神祇:一侧是猎户座(表现为奥西里斯神),伴随天狼星神格化的索西斯(Sothis,以奥西里斯之妻妹伊西斯形象出现)。"猎户座与索西斯是南天主要神祇,"莱茨说,"猎户座转头望向索西斯——天文学原因是天狼星比猎户座晚升起约一个半小时。"另一侧,被河马女神用锁链拴住的牛腿代表北斗七星(埃及人认为由混乱之神赛特化身)。
在古王国时期(约公元前2649-2150年),北斗七星是拱极星群(永不没入地平线)。但地球轴倾角的缓慢变化导致星辰位置偏移。莱茨指出,到新王国时期,从埃斯纳等南部观察点看,北斗七星位置已有显著变化:"北斗七星的一颗星可能已没入地平线,赛特便能进入冥界——这在埃及神话中必是令人不安的事件:赛特在冥界期间会做什么?"
与元旦相关的三位神祇:(左至右)猎户座;天狼星索西斯;尼罗河年度泛滥女神阿努基斯(Anukis)
黄道
埃斯纳克努姆神庙前厅最非凡的装饰之一是靠近南端的黄道十二宫表现。该体系由美索不达米亚巴比伦人约4000年前发明,可能于公元前四世纪末由托勒密王朝引入埃及,很快风靡——埃及人在墓室绘制黄道符号,并将占星结果刻在陶片(ostracon)上。"托勒密与罗马时期,埃及所有神庙天花板都会描绘黄道十二宫,"莱茨说,"这几乎是这些神庙中唯一的非埃及装饰元素。"埃斯纳前厅的黄道隔间是埃及神庙仅存的三套完整黄道符号之一。
清理前后的射手座符号(左为清理前,右为清理后)
12个黄道符号分两组雕刻,中间以象形文字分隔。代表火星、木星和土星(古代已知七行星之三)的神明与特定黄道符号并列。这种行星与黄道符号的关联体现了名为"擢升"(hypsoma)的占星概念,认为行星与特定黄道符号的联系会影响人类境遇。古代占星师认为火星在摩羯座擢升,因此战神形象站在鱼尾山羊摩羯座上。
黄道隔间令人费解的是对"七箭"中六位的描绘——它们是赛赫麦特(Sekhmet)等女神的使者。"七箭描绘并不常见,尽管希腊罗马文献中有数十处记载,"莱茨说,"它们通常被视为危险之物。但赛赫麦特也有治愈能力,因此七箭或许也有益处。"保护人员发现了先前被遮蔽的七箭名称铭文,例如第二箭被称为"窃心者,爱人者",但其天文意义(如有)仍不明确。
手持武器的战神(象征火星)立于鱼尾山羊摩羯座上
保护人员继续清理前厅内墙与立面立柱的场景。"如今可将生动装饰与神庙建筑布局结合研究——这是近期才可能实现的,"埃尔-莱西说。莱茨与冯·雷克林豪森认为文本与图像定位间存在更多待发现的关联。"这些互动的数量令我惊讶,"莱茨说,"目前尚不确定其他埃及神庙是否存在类似情况。"
不过研究者已发现前厅内大量文本图像与其他神庙的精确对应。这些联系揭示了埃斯纳祭司如何设计并执行前厅装饰的总规划。例如外墙部分文本也出现在上埃及埃德富的荷鲁斯神庙(托勒密时期),冯·雷克林豪森认为这证明祭司们从现已散佚的共同资料中选取并改编了神祇、星辰等宗教与天文图像的表现。"他们似乎拥有包含插图、边饰和全部文本的母版图册,但祭司可自由运用,"他说,"这些文本可供使用,却不必严格遵循。"
莱茨与埃尔-莱西领导的团队耗时六年清理克努姆神庙非凡的前厅。在此过程中,他们复原了展现埃及神学不同侧面的炫目图像阵列。仅剩前厅两面墙和立面六根立柱待清理,莱茨估计还需约一年半。数个世纪烟灰之下还隐藏着何等奇迹,仍有待揭晓。
幻灯片:重现埃斯纳的色彩
上埃及埃斯纳城克努姆神庙前厅的装饰曾长期被烟灰覆盖。自2018年起,埃及旅游和文物部与蒂宾根大学联合保护团队清理了天花板、立柱和墙壁,揭示出彩绘浮雕在古时的鲜艳原貌。清理前后的两幅"七箭"使者浮雕。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除了中国没人买!美国“这产品”订单无处可 |
2 | 美国与第一个国家达成贸易协议! 股市上涨 |
3 | 人民币彻底歇菜了 |
4 | 中共对朝鲜突下重手 平壤急大规模召回 |
5 | 断崖式下跌 中国金融海啸降至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风向突变!欧盟宣布… |
2 | 震撼!华南理工院长发出反共檄文 |
3 | 除了中国没人买!美国“这产品”订单无处可 |
4 | 关税战下,中国出现“灾难性”场景 |
5 | 撑不住了 一线城市也开始断崖式下跌 |
6 | 美国与第一个国家达成贸易协议! 股市上涨 |
7 | 人民币彻底歇菜了 |
8 | 马斯克DOGE出成效了 |
9 | 北京的情况“非常非常不对劲” |
10 | 中共对朝鲜突下重手 平壤急大规模召回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