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今年下半年,中国许多景点经过了疫情的洗礼,人气正在慢慢回拢。而几家欢喜几家愁,有的景点,整迎来开业后的至暗时刻;比如上海的知名网红景点——田子坊。在许多旅游网站上,田子坊都是上海景点介绍列表的top5,被称为最文艺的弄堂。一度去田子坊想要拍一张空景都是奢望,总有路人会在举起相机时闯入镜头画面。
而当我在一个工作日下午,走进田子坊时,发现昔日摩肩接踵的场面早已不再。以前田子坊每年1450万流量,平均每天流量达到4万,白天平均每小时3000~4000人。而现在冰冷的牌子上写着限流2500人,小巷子里来来往往的人数总和还不足300。“限流2500”和现在的数字一对比,显得有点戏剧性了。
从前是人挤人,现在是不见人。曾经只要是周末或小长假,田子坊必定被挤得水泄不通;就算是工作日,全国各地纷至沓来的游客也让田子坊热闹非凡。而现在,想要的空景随处可拍,一些弄堂曾经户外餐位一座难求,如今空空荡荡。只有靠近入口的一些主干道,还有些许人气。
据悉,今年已有90余家店铺纷纷关闭,而田子坊本身也就200多家店,这个关店数量在田子坊总数量的三分之一。许多店铺都已“铁将军把门”,玻璃窗上贴着“招租”的告示;清仓甩货的字样随处可见,特产铺子无人问津;像椰子蛋、仙豆糕这样,曾经整晚排队的网红小店接连倒闭。
其实仔细观察,关闭的店铺大多是一些贩卖“悬浮”特产的铺子,一些根本不属于上海的商品,被以大杂烩的形式安放进了一家家店铺里;被贴上了“上海密码”、“上海时光”之类的标签。上海汤包、麻辣爆肚、重庆串串、各地商业街都有的炒酸奶济济一堂,旁边可能还有成都采耳......如果不告诉你这是上海的田子坊,以这里模糊的低质文化堆积,你根本不知道这究竟是哪座城市的商业街。
历史风情街区可以商业化,但是作为海派特色的弄堂,绝对不该是这样胡乱的拼凑。
在田子坊的鼎盛时期,田子坊里出现了非常高同质性的商品和店铺,它们同样出现在北京的南锣鼓巷、广州的秀水街,让审美疲劳的游客感到被收了满满的“智商税”。放眼望去,疫情对田子坊的冲击,影响了这些坐吃流量福利的商铺。在这个关头,店铺的门槛决定了谁能走得更远。但以个性的消亡为代价,追求短期利益的小聪明,最终还是把自己“作死”了。
疫情带来的,是一场沙里淘金,适者生存的考验。符合社会需求、时代审美的铺子,会经久不衰的开设下去;相反内容空洞,以贩卖噱头为生的店铺,终将被社会淘汰。你对田子坊的现状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政治局新规曝光 太上皇露“真容” |
2 | 东方传来巨响 中国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好 |
3 | 有大人物去世?央视画面泄密四元老疑似出席 |
4 | 戒备森严 京城果然出事 有大人物去世? |
5 | 28岁中国空姐确诊艾滋病 医生发现她…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