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維讀者網 > 旅遊世界 > 正文  

開封鐵塔屹立千年不倒的原因原來如此

www.creaders.net | 2017-10-11 10:56:09  搜狐旅遊 | 0條評論 | 查看/發表評論

  秋風秋雲展菊韻,每年的清秋時節,都是整個開封城最繁華的時候,循着淡淡的菊花香走進開封鐵塔公園,在花開最美的九月,探尋這座千年鐵塔的傳奇。遠遠望去,這座魏然屹立的高大鐵塔,鐵色琉璃瓦遍飾全身,褐色的色調具有鐵打銅鑄的深厚氣質,在大自然的風吹雨打中固執的沉默着,俯瞰天下芸芸眾生的熙來攘往。

  鐵塔公園是中國100家名園之一,位於河南省開封市城區的東北隅,以現存的鐵塔(開寶寺塔)而命名的名勝古蹟公園,始建於公元1049年(北宋皇祐元年)開封鐵塔素有“天下第一塔”之稱。鐵塔高55.88米,八角十三層,因此地曾為開寶寺,又稱“開寶寺塔”,位於河南省開封市北門大街鐵塔公園的東半部,是園內重要的文物,也是主要的景點,是1961年中國首批公布的國家重點保護文物之一,因遍體通徹褐色琉璃磚,混似鐵鑄,從元代起民間稱其為“鐵塔” ,在900多年中,歷經了37次地震,18次大風,15次水患,而巍然屹立。所以說,我們習慣性的開封鐵塔,其實它是一座琉璃磚塔。

  沿着黃菊盛放的中間道路行走,穿過極樂世界的牌坊,遠遠就看到了接引殿後面的鐵塔。

  位於鐵塔公園內的靈感院,靈感院是為供奉白玉佛像而建。正殿內供奉的釋迦牟尼“白玉佛像”,是1933年由旅居緬甸的華僑捐贈。佛像高約1米,由整塊白玉精雕而成,秀麗端莊,晶瑩潔亮,堪稱佳品。

  接引殿在鐵塔的正前面,接引一詞是一句佛教用語,是引導,教導的意思,佛教傳說上面說,在釋迦牟尼未出世前,世間已有佛的出現,這個佛就是"接引道人",便是釋迦牟尼前的佛祖,此佛為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開封鐵塔公園的接引殿是仿漢白玉砌成,系三門牌樓式仿宋建築,巍峨肅穆。寬70米,高12米,大門左右牆壁上,對稱鑲嵌着8塊莊嚴、肅穆、聖潔青石神佛坐像,1986年為供奉北宋文物“接引佛”而建。

  歲月的更迭,總會留下一些東西看似沉默,卻又在訴說着什麼。

  站在接引殿的這個位置,也是拍攝手托鐵塔的最佳機位,這樣的感覺是不是很有趣?

  站在這個位置看鐵塔,我覺得視覺效果是最好的,在河南宋代磚塔中,鐵塔也是傑出的代表。這不在於其建材昂貴與外觀豪華,而在於它那挺拔有力、氣宇軒昂的藝術風格,是中國最高的琉璃塔。但是它的絕對高度在全國諸塔中,並不算十分突出,它比時代相近的河北料敵塔(84米),和應縣木塔、都要低些。但鐵塔給人的印象卻是那樣高大,像是立在古都開封的擎天巨柱。

  開封鐵塔不定時會有繞塔祈福的活動,繞塔指由右旋繞佛塔,表示恭敬仰慕之意,也可以為自己的家人祈福。

  近距離的細看鐵塔,上面的琉璃裝飾細膩精美,關於鐵塔最初修建的原因,中間還有一個這樣的原委,這座鐵塔的建造同一顆舍利有關,宋太祖趙匡胤就把佛舍利供奉在東京的滋福殿中,後來又命人在城內開寶寺的福聖院中修建了當時被稱為"京城之冠"的13層木塔,用作供奉,這座就是我國歷史上有名的開寶寺塔,也就是開封鐵塔的前身。開封鐵塔為什麼可以屹立千年呢,這和它自身的材料也有關係,因為琉璃本身是絕緣的,避免了大雨雷擊的可能性。瓷磚另一個特點是應壓強度高,堅固牢靠,成就了鐵塔風雨侵襲,屹立不倒的巍峨姿態。

  遠觀鐵塔,整個鐵塔外形成等邊八角形,共十三層,高55.88米,底層每面闊為4.16米,向上逐層遞減。塔身遍砌花紋磚,上有飛天、麒麟、菩薩、樂伎、獅子等花紋圖案50餘種。頂上嵌着一隻葫蘆式的銅質大寶珠,遠遠看去,就像出家人戴着莊嚴的僧帽。塔身的窗子設計也很別致,有明窗和盲窗兩種,明窗每層一隻,一層在北,二層在南,三層在西,四層在東,依次類推,直至最高層。所謂盲窗,其實是打不開的窗模。汴梁八景之一的鐵塔行雲,就是站在鐵塔上俯瞰的感覺,為了保護鐵塔,目前鐵塔已經不允許再登上去參觀了。

  鐵塔公園後面,還有一座專門用來紀念何桌公的亭子,這裡也是拍攝鐵塔的好位置。

  該是斜照又西了吧 ,時光飛逝,對鐵塔來說,千年的光陰只是拈花一笑的瞬間,而我們,卻要珍惜這有限的時光,讓生命在自在寬容隨緣隨喜中過的充實圓滿。

  小TIPS

  交通:從火車站乘1、3路公交車可直達鐵塔公園,20路公交車也可到達。

  遊覽完鐵塔公園可以從南門出到河南大學遊覽,然後繼續去龍亭、天波楊府、南宋御街等景點。

   0


熱門專題
1
美伊衝突
6
俄烏戰爭
11
大S
2
以伊戰爭
7
萬維專欄
12
洛杉磯大火
3
四中全會
8
何衛東
13
敘利亞
4
中美冷戰
9
AI
14
苗華被抓
5
川普
10
中共兩會
15
美國大選
關於本站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導航 | 隱私保護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